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7月1日,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薪火映红途•文创启新章”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广元苍溪县开展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建+美育+服务"为纽带,赓续校地合作新篇章。
活动期间,团队聚焦“乡村赋能与艺术乡建”为切入点,与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负责人展开了深入座谈。会上针对景区文创原创不足,同质化突出等的问题,提出四项开发路径:融合广元非遗手工艺,强化本土特色;聚焦红色会议群体、研学学生等受众细分设计出差异化的产品;将“智勇坚定”的红军精神与AI数字技术深度结合;同时兼顾实用性与文化寓意,如借鉴北大“量人生的尺子”理念,让文创成为可触摸的精神载体。
随后在景区导览的引领下,团队实地走访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历史陈列博物馆、将帅台、红军渡铜像、红军苑以及苍溪红军渡纪念馆等红色坐标,在重温革命历史汲取创作灵感。围绕景观小品与文创开发团队碰撞出多项创新方案,比如联合校内各专业举办一系列文化文创活动。策划退伍红军的“红色书法”活动展演;深挖红色文化内核运用AI技术让景区连环画动态呈现;并提取“红军布币”元素切实开发红色IP,通过“传统符号+科技表达”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此外,团队还深入探访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仰天楼及苍溪梨文化博览园,构建“红色+民俗+生态”的文化创意矩阵。围绕“雪梨之乡”的地域特色产业构建“梨文化”绘本,助力“梨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中,团队以“实地调研—创意构思—校地协同”的模式,将长征精神与AI技术、非遗工艺等创新元素有机融合,构建起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潜力的文创体系。未来团队将推动红色书法展演、IP形象设计等项目落地,以青年智慧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文创动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撰稿:周展颜 摄影:周展颜、沈韩菲、李胜
初审:邹佩吟、沈瑶瑶 复审:王斌 终审:张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