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绘画类教师
    • 设计类教师
    • 理论书法类
    • 特聘教师
    • 教辅人员
  • 教学科研
    • 工作动态
    • 科学研究
    • 专业认证
  • 党群工作
    • 主题教育
    • 党务工作
    • 党员教育
    • 工会之窗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专业竞赛
    • 自助奖贷
    • 心理健康
    • 优秀学生
    • 规章制度
  • 艺术申硕
    • 招生简章
    • 培养流程
    • 院校介绍
    • 新闻动态
  • 美术馆
    • 美术馆概况
    • 展览资讯
  • 实践实训
    • 校地合作
    • 实训中心
    •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张法应我院邀请做学术报告及指导高级别课题的申报
    2025-11-22 09:59:00   来源:     作者: 

    2025年11月20日下午和晚上,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2008-)、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法老师受美术学院邀请做题为《文明互鉴与世界美学在20世纪以来的演进》的学术报告和讲解高级别课题的申报。美术学院、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王赠怡教授主持会议。

    张法教授指出世界美学在20世纪演进涵盖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与非西方美学的双重演进。20世界美学史在建立美的本质与否定美的本质,审美非功利性与审美的功利性,艺术与文化关联和艺术与生活关联,20世纪初的双向演进形成“差异-矛盾-张力-互动”的美学情景,在20世纪末进入“重置-再思-新拼-融合”的局面,把中国美学的现代演进与各西方文化美学的现代演进共会一个多声部的美学交响曲。二是西方美学与非西方美学的合一与多元。这一阶段有两个特征:第一,20世纪以来美学版块的形成与演进:以时间为主视点的全球美学。第二,西方-苏俄-中国-印度-伊斯兰-拉美-非洲美学的互动图景:以地理为主视点的全球美学。全球美学是一个世界体系,每一种地理-文化型美学,都是一个动态的能量极场,其中西方美学占有主最多和最强的能量场,从而居于全球美学的主导地位。而西方主导的美学在电型科技(电视-电脑-手机-人工智能)的全球化和新神话理论(重视各文化的从原始时代开始的文化基因)与各地理-文化美学的互动,形成了一种新的全球美学景观。三是多元世界美学演进中的理论问题。其内容包含了五个方面:1.无的本体与有的多元美的共性与文化性的关系。2.西方美学在科学与哲学的升级中呈现为新的与中国-印度观念相契的面貌。3.从现代画家的画中可见其彰显出“虚”体现了虚实结构。4.从现代画家的画中可见其彰显出“时间”体现了时空一体结构。5.中国美学在世界体系中的演进。中国美学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是向西方古典和俄苏美学然后是走向西方现代美学。6.印度美学在世界体系中的演进。印度美学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学习西方古典美学另方面学习西方现代美学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美学新貌。四是由西方美学引领的世界美学的基本面貌。以西方美学引领的世界美学的一分为三:现代批判-美好生活-神话梦核。作为西方美学主潮的特征是:其一,二分世界中的批判美学。其二,认同现实,享受美好生活的大众美学。其三,以神话-科幻-梦核为题材。其四,神话-科幻-梦核体现为非西方的多元传统与现代纠缠。总之,不同文化面对自原始时代以来的传统,以及这些传统在后来各时代的提升,对有各自的路径,但对于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创新来讲,都是在世界体系的思维框架中进行的,西方艺术在面对非西方艺术的内容和特点时,同样是按照世界体系的方式去思考。五是世界美学体系的共性问题:电型美学-人工智能-后人类美学。围绕这一论题,张法老师阐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论题:1.图像生成与虚幻世界的普遍化引出的美学问题;2.人人“成为”文艺家的真幻现实及对文艺的影响;3.人工智能升级后:科幻艺术的后人类景观。

    王赠怡教授总结说,张老师的报告架构恢弘,视界开阔,内容丰赡,思想深邃,以全球化的视野统揽世界美学;讲座提纲挈领,图象如雕缋满眼,给我们展现了20世纪全球美学在西方美学为主导下的互动景观。让我们在思想上和视觉上感受到20世纪现代美学及艺术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即对“无”、对时间的表现以及西方美学引领下世界美学的基本面貌。希望同学们注意识记张老师讲座的一些关键词,如虚、无、色空、时间、艺术间性、电型文化、图像、虚幻世界、人工智能、后人类、新神话主义、质能互换、时空一体等表述,以此把握20世界现代美学的特征。当然,张法老师也讲到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即人工智能参与到美学与艺术领域将引出一系列的美学问题。人工智能所引起的美学问题,不仅是人工智能与人的问题,也是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所面临的系统性问题、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从人类整体发展来讲,人类要通过科技使自身从如牛马一样的工具性中解放出来,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又必须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所造成的认识迷茫,如学习的迷茫、教学的迷茫、生活的迷茫等等。张法老师通过审美艺术的生命性与人工智能的现实工具性把美学与人工智能区别开来的举措,为我们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0日的晚上,张法教授和邓子衿博士为美术学院和巴文化研究院全体老师就如何更优质地进行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讲解。报告主要从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意义、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图式、怎样进行申请表的填写、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带来什么等四个方面展开。两个报告圆满成功,效果显著。

    美术学院、巴文化研究院全体老师,美术学院部分班级的学生参与了学术报告会。

    撰稿:王赠怡  图片:黄崇岭、石亮亮  初审:黄泰愚  复审:吴仕华  终审:王赠怡

    上一篇:美术学院开展2025年就业指导讲座
    下一篇:深化产教融合 拓宽就业渠道——美术学院院长刘承川一行赴成都访企拓岗

    Copyright @ 2015-2023 msxy.sa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蜀ICP备06020089号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花湖校区)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