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绘画类教师
    • 设计类教师
    • 理论书法类
    • 特聘教师
    • 管理服务教师
  • 教学科研
    • 工作动态
    • 科学研究
    • 专业认证
  • 党群工作
    • 主题教育
    • 党务工作
    • 党员教育
    • 工会之窗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专业竞赛
    • 自助奖贷
    • 心理健康
    • 优秀学生
    • 规章制度
  • 艺术申硕
    • 招生简章
    • 培养流程
    • 院校介绍
    • 新闻动态
  • 美术馆
    • 美术馆概况
    • 展览资讯
  • 实践实训
    • 校地合作
    • 实训中心
    •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首页 > 实践实训

    探苏博新韵,悟拙政匠心——美术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苏州考察行
    2025-11-20 10:55:14   来源:     作者: 

    11月16日,美术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107名师生,在专业老师周军、邓贵艳及辅导员贺艳洁的带领下,在江浙沪写生考察行程中抵达苏州,开启了以苏州博物馆、拙政园为核心的专业考察活动。这是师生们继杭州、乌镇之后,聚焦“传统空间转译与现代设计创新”的又一实践学习站点。

    在前往考察地点途中,周军老师和邓贵艳老师结合《主题展馆考察》《古典园林考察》考察任务向同学们详细解读了此次考察的核心目标、考察视角及考察要求。他们指出,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中而新,苏而新”理念的集大成者,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巅峰,这两处是“传统空间转译”的活教材,同学们要重点考察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几何庭院,以及拙政园的造景逻辑,把“建筑-园林-展陈”的融合思路落到专业学习里。通过两位老师的详细解读,让同学们提前锚定了考察重点。

    抵达苏州博物馆后,师生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有序进行考察活动。从建筑外观的“白墙灰瓦+现代玻璃幕墙”衔接,到中央庭院的几何天窗光影,再到展厅窗口对片石假山的“框景”设计,同学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传统借景手法的现代转译”细节——比如六边形窗格里探出的石榴树,既保留了古典园林的“窗含景”意境,又以几何形态契合了现代建筑的简洁感。不少同学通过展厅内标注“光影来源”“材料工艺”等分析考察任务中的“传统符号现代转译”。

    午后的拙政园考察,则让同学们沉浸式触摸了古典造园的“协同逻辑”。同学们驻足远香堂前,观察“建筑-山水-花木”的比例搭配;在枇杷园小庭院里,感受“步移景异”的空间序列;透过漏窗、门洞,直观理解“借景”“障景”等造景手法如何营造意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对“远香堂对荷池”观景视角设计的深入解读,不仅还原了设计背后“借景显焦”的巧思,更以实景案例为依托,恰好为同学们完成考察任务中“观景视角与空间焦点”的分析解读提供了直观参照,让同学们能够结合具体场景梳理分析逻辑、补充实例支撑。

    此次苏州之行,是我院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考察活动的核心环节。苏州博物馆的“传统园林现代转译”实践,为同学们解锁了“地域语境下的创新设计路径”;拙政园“天人合一”的经典造园理念,则让同学们透彻领悟了“空间序列与意境营造”的底层逻辑。相较于书本知识,学生们通过实地触摸亭台轩榭的空间肌理、感知传统营造的细节巧思,更能让“传统元素转化”从抽象概念落地生根。接下来,师生们还将奔赴无锡、上海继续考察,在不同地域的特色空间中继续挖掘设计灵感、积累实践经验,为后续专业学习注入鲜活的传统养分。

    文:胥梦瑶 图:胥梦瑶 初审:况燧媛 复审:吴仕华 终审:王赠怡


    上一篇:美术学院开展2025年就业指导讲座
    下一篇:深化产教融合 拓宽就业渠道——美术学院院长刘承川一行赴成都访企拓岗

    Copyright @ 2025-2035 msxy.sa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蜀ICP备06020089号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花湖校区)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