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绘家乡,美育润心田
——四川文理学院美育实践助力杉林湾村文化振兴
2025年7月4日,四川万源市石塘镇杉林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色彩缤纷。四川文理学院“童心筑梦,绘彩童年”美育实践团在此举办成果展暨表彰会,160余幅充满童真与乡土气息的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艺术的创造力。石塘镇党委书记吴自城、镇人大主席田毅、杉林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凡、党总支书记张浩,以及四川文理学院驻村帮扶干部吴泉兴、蒋厅等出席活动,与实践团师生及“乡村小艺术家们”共同见证了这场高校与乡村深度融合的文化实践。
艺术唤醒乡土认同,绘就精神富足底色
“我要把最宝贵的风景寄给全世界!”11岁的肖佳芙自豪地展示着她设计的“家乡邮票”。深浅绿色的搭配勾勒出杉林的苍翠,波光粼粼的小河环绕村庄,金灿灿的夕阳跃然纸上。这是“我的家乡杉林湾”主题创作的缩影。实践团巧妙地将绘画与邮票设计相结合,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记录家乡的山水田园、梯田民居。在观察树叶纹路、云朵形状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了更深的认知与热爱。
小班的课堂则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8岁的张博艺用蓝黄颜料描绘出“哗啦哗啦”的海浪,还为冰糖葫芦添上了“魔法花纹”。从具象的家乡风貌到自由的童趣表达,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与创造力,更筑牢了乡土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校智库下沉乡土,探索振兴新路径
“美育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孩子们发现美好、创造未来的勇气和能力。”杉林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凡在致辞中强调了活动的育人价值。此次为期一周的实践是四川文理学院帮扶杉林湾村的又一务实举措。美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准设计分层课程体系,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资源直接输送到乡村课堂。
实践团成员刘思怡感慨道:“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望,坚定了我们投身教育、服务乡村的决心。”这种高校智库+乡村实践的模式,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艺术视野,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赋能路径。石塘镇党委书记吴自城高度评价:“文理学院的帮扶为杉林湾注入了宝贵资源,此次活动通过艺术纽带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文化振兴与未来人才培养树立了创新范本。”
美育星火点亮希望,共绘乡村未来画卷
表彰会上,孩子们骄傲地举起画作,高喊着“这是我的家乡”,美育的星火已在杉林湾的田野间点燃。这场“童心筑梦”之旅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教学,深刻诠释了美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它是唤醒乡土情怀、培育文化自信的“播种机”;是连接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桥梁”;更是滋养乡村儿童精神世界、孕育未来建设者的“希望工程”。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表示,将持续推动美育资源注入广袤乡村,让艺术星火形成燎原之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增添最动人的色彩。
撰稿:杨曜瑞 摄影:王兆旺
初审:王兆旺、沈瑶瑶 复审:王斌 终审:张吉应